Categories

Key report translations

特刊:追蹤土製炸彈的影響與損害

  • 導引與背景介紹

短短三年內,AOAV就記錄到有66個國家內都曾發生過土製炸彈攻擊事件,這樣的炸彈攻擊已經對全球的安全造成影響,而有幾個國家受害特別深,他們分別是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這幾個地區,有人因為土製炸彈攻擊而傷亡已經頻繁的近乎變成一種家常便飯之事。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土製炸彈攻擊對平民造成的威脅特別嚴重,這些武器摧毀了人們的家園與社群,造成了一生難以抹滅的傷害,也製造出許多人對周遭安全的擔憂與害怕。

土製炸彈攻擊造成的影響數據相對來說較不易取得,但即使在有限的數據範圍內,我們都還是可以觀察到這項武器對全民所帶來的深厚影響。AOAV的這份特刊報導將針對土製炸彈的數據蒐集做探討,我們除了展示有哪些人員參與了土製炸彈的資料數據蒐集,也會探討有哪些部分限制了研究或導致資料收集的困難,再進一步的找出我們認為有可能可以更完善蒐集數據的方法。我們的目標是希望這份報告可以為土製炸彈攻擊的背景和增加的狀況做一個完整的調查,並且期許能夠因此找出降低傷害的方式。

  • 土製炸彈與資料收集

土製炸彈的使用已流傳上百年,但是這項武器的威脅性直到21世紀忽然倍增,值得各方注意並投入力量進行改變。戰爭在這個新時代已經不再是個僅限於兩國或多方軍隊循著戰爭法律來對打的名詞了,戰爭衍生並包含了更廣泛的意思和對象,例如地方性反抗軍、武裝集團、恐怖份子等等,而大部份的武裝衝突發生在國與國的邊境。而土製炸彈在現代被廣泛使用也顯示出戰爭方式的轉變,許多國家的武裝集團已經備有自治土製炸彈的能力並在全世界各地發動攻擊。以伊拉克為例,2003年的入侵戰爭後,無政府武裝集團接收了大量遺留下的武器,他們以此為基準而發展改裝出了更多土製攻擊炸彈。

土製炸彈對平民的影響更是不可忽略,AOAV的紀錄中可以看出在2013年內發生的土製攻擊炸彈事件中,有91%的死傷人員皆為平民,土製炸彈的爆炸威力廣大,且無差別攻擊的特性使得被瞄準的目標以及其周遭的人員皆會受到嚴重傷害與波及,而汽車炸彈以及觸碰式引爆炸彈攻擊也都常常發生在人聲鼎沸的市集、街道或是住宅區,使得平民的生命安全堪憂。

土製炸彈的數據難以全面收集,雖然我們已有許多關於土製炸彈造成的傷亡數字和影響,但是這些影響到底有多大仍舊需要更多數據來佐證。我們也仍舊需要更多關於對社區造成的影響以及這些攻擊造成人員的害怕程度的資料與數據,例如,如果一家咖啡廳在幾個月內遭到土製炸彈攻擊不只一次的話,可能會對人們的造訪次數造成什麼影響?又例如,學校會不會因為土製炸彈攻擊的威脅而取消校外教學的活動?再如,曾經喪失家人或家園的家庭,他們受到了哪些層面的影響?

目前土製炸彈攻擊的數據蒐集來自於幾個不同的來源,例如商業公司、保險產業、保全公司、獨立組織以及國家機構。

在進一步探討各方所提供的數據資訊之前,我們可以先討論到一個各組織都面對到的共同資蒐問題:

  1. 名詞定義

許多組織與公司在紀錄土製炸彈攻擊時,往往會落入「恐怖攻擊」的圈套,如果該事件沒有符合恐怖份子的徵兆有時候會遭到紀錄的遺忘,所以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該如何定義「恐怖攻擊」?恐怖攻擊尚未有一個全球共同認可的評斷原則,所以當這些組織在紀錄攻擊事件時,針對定義都會出現一些不同的標準。

  1. 語言隔閡

在進行研究與資料收集時,語言隔閡往往也成為阻礙,許多組織,包括AOAV在內,都是利用出版且公開的資料,例如媒體報導來進行數據蒐集,但是大部份這些資料都是以英語為主,難免會遺漏了全球其他地區以不同語言紀錄的攻擊事件。

  1. 地理限制

很少會有組織能夠收集全球性的土製炸彈攻擊數據,大部份的組織都會囿於地理限制,而只能集中一個區域的資料蒐集。

  • 提供資料的各個機構檔案
  1. Action on Armed Violence (AOAV)

紀錄了全球因爆炸性武器造成的傷亡數據,自2010年十月起,AOAV開始致力於研究爆炸性武器所帶來的全球傷害,除了紀錄土製炸彈攻擊以外,AOAV同時也著眼於其他種類的爆炸性武器,例如火箭砲、導彈以及其他種類的炸彈。AOAV的資料庫建築在紀錄不同武器在各個攻擊事件中的使用,探究在攻擊中是否有婦孺遭到波及,以及這些事件是否屬於自殺式攻擊。每一年AOAV都會出版一份年度報告書,展示一年來所研究分析全球爆炸性武器對平民帶來傷害的監督報告,而每個月也都會根據最新數據進行即時更新。

AOAV的資料蒐集方法詳細但平易近人,主要是蒐集各國以英語為書寫語言的媒體報導,AOAV使用簡易資訊聚合系統(RSS)來過濾Google新聞引擎上出現與爆炸性武器符合的關鍵字,這些數據都是靠AOAV成員手動蒐集再進一步做分析。

AOAV的資料限制在於無法提供給大眾下載,不過如果對此領域有研究興趣的人可以向機構提出申請相關的數據。AOAV也承認在資料蒐集上的缺失包括僅能利用英文為書寫語言的媒體報導,無法全面地掌握全世界各地所有發生的攻擊事件。

 

  1.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political violence and terrorism research (ICPVTR)

ICPVTR主要著重於研究在亞太地區發生的恐怖攻擊事件與威脅,所使用的資料都是來自於公開的數據資料庫,再著手進行分析。而最大的限制在於若想要取得此機構的資料必須要付費,每半年的費用為6,000美金。

 

  1.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unter-terrorism (ICT)

主要的研究範圍為全球的恐怖攻擊事件、恐怖組織以及活躍的恐怖份子。ICT提供的資料包括自殺式攻擊和土製炸彈攻擊的數據,他們紀錄這些事件的主要目標為追蹤並且指認全球恐怖攻擊的成長趨勢和地區範圍,這些報導紀錄詳細包含死傷人數、肇事者、攻擊目標、與攻擊事件相關的組織集團、攻擊的資金來源以及使用的武器。

ICT的資蒐方式無從得知,不過他們也宣稱自己都是收集公開的資料資源來做分析。

而ICT的資料限制在於大眾無法輕易取得,也無法直接從搜尋引擎中找到,雖然在他們的報告中可以找到每個攻擊事件所使用的武器類別,但卻無法找到關於這些事件,包括土製炸彈攻擊等,所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如果想要更詳細的資料,必須手動查詢。而報告中也都只有指稱這些攻擊主導者為「恐部份子」,所以就排除了那些無法被定義為恐怖攻擊的事件。

 

  1. 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 (GTD)

主要針對自1970年至2013年間全世界所發生的地區性或國際性恐怖攻擊事件做年度分析報告,此機構的數據可以自網路上瀏覽與下載,可以根據輸入的日期、國家、攻擊型態、攻擊目標、傷亡數據來進行搜索,武器的種類包括爆炸性武器、炸彈、動態武器等等,土製炸彈也包含在其中,不過沒有特別被標示在分類裡頭,但依然能夠從不同的關鍵字中尋獲。在其網站上,若輸入關鍵字「土製炸彈」,總計有超過920個資料可以被檢索,全站總共紀錄了125,000起攻擊事件。

GTD的數據來源主要是蒐集各個公開資訊平台,包括Lexis-Nexis以及Opensource.gov.等網站,而資訊的取得限制在於前述所說,其資料庫中對於土製炸彈攻擊的紀錄需要另外輸入更多不同的關鍵字進行搜尋。

 

更多資料的來源,與不同的機構介紹可以點選此連結以瀏覽原文全文。